那天
TA们背负行囊奔赴远方
挥手告别母校
距今已十日有余
虽然离校多日
但是
TA们的故事依然在云警院闪闪发光
成为入学第一课的教官......
警校四年最难忘的是担任军训教官的经历。从普通学警到军训教官,我熟练掌握组训法等各项教官技能,因为深知”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一年的训练,让我有了站在新生面前的勇气。
作为新生进入警校的第一个老师,我们既是操场上的教官,又是生活中的师兄,有时也扮演父母兄长的角色。看着他们从站不稳军姿到圆满完成分列式,这种成长让我倍感欣慰。一个月的朝夕相处,我们共同见证了凌晨的云警和雨中的训练场。
当被大家高高举起抛向空中的那一刻,我胜利完成使命,而他们的警校生涯才刚启程。他们中也有人要加入国防后备连,而此刻,警校传统的传承意义在此刻具象化。
——21级网安大队罗忠信
“三下乡”的难忘经历......
回忆起在云警的四年,太多片段在脑海里闪光,而最难忘的,是2022年7月“三下乡”时的那个瞬间。
那天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,白天的禁毒宣传刚结束,我们身着警服列队返回住所。路上,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一直跟着我们——跑到前面停下,等我们走近了又往前跑,反复几次后,他们突然站定,认真地朝我们敬了个军礼。
我站在队伍排头,看着那小小的身影和稚嫩的动作,心头猛地一热,笑着回了礼。他们或许说不清我们的名字、不懂我们的工作,但警服的分量、“守护”的意义,已悄悄种进心里。
正是先辈们用鲜血乃至生命筑牢的平安,才让这样的信任纯粹而坚定。如今即将入警,这份记忆会永远提醒我:不负那个敬礼,不负人民的期待,做个合格的守护者。
——21级刑侦大队杨丽珠
宿舍往事......
现在是2025年7月1日02:55,宿舍只有我一个人了。有些事情不能细想,军训、早操、队列、上课、爬大坡、运动会、四公里、警星杯、联考……宿舍里笑骂打闹的日子,每一个词都有说不尽的故事。还记得那个寻常的周五下午,醒来天色渐晚,小声问一句:“醒了吗”,室友们说:“醒啦醒啦”,安静的空气活跃起来,七嘴八舌聊着聊一会儿干嘛,讨论晚上吃什么,这样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了。时间过的真的好快,在ynpc读书的日子,学会了怎么去当一个合格预备警官,结识了可靠的朋友们,过去的一切像走马灯一样闪了又闪,再悄无声息地溜走。要是今晚是大一的某个晚上就好了,我好舍不得你们。明天我就会离开,而这里会延续新的青春,拜拜ynpc,拜拜我的伙伴们战友们,祝大家在以后不能天天见面的日子里一切顺利,平平安安!
——21级反恐大队施蕴真
备考联考时的越障比赛......
大三的黄昏,是公安联考书页与训练场沙尘的交叠。当备考进入焦灼期,我选择加入越障比赛训练。每天傍晚,地网、高墙、云梯成了第二战场。记得某次冲刺后瘫倒在跑道,抬头撞见漫天熔金般的晚霞,战友们汗透的背影在落日里发亮——那一刻,疲惫突然有了重量。正式比赛时,翻越中途一道障碍网意外踏空,小腿传来剧痛。但听见队友嘶喊的“坚持住!”竟拖着伤腿跃下三米高网。冲过终点时,掌声淹没了疼痛。当宣布我们团队夺冠,被架着一起拍照时:真正的勋章不在肩上,而在共同奔赴时咬碎的牙关里。
这段经历教会我:从警之路亦是越障而行,唯有信任同伴、超越极限,才能让每次跌倒都成为托举集体的支点。
——21级反恐怖专业大队段越轩
云鹰攀岩协会的温暖记忆 ......
最难忘的成长,藏在已解散的云鹰攀岩协会里。作为社团负责人,那方岩壁是我们的第二课堂。在训练中,张西振老师总在静静注视着我们,还总不忘提醒我们“安全第一”,那目光如岩壁般沉稳可靠。训练结束,夕阳熔金时,是我们独有的仪式:大家围坐一圈,笑着传递绳索、扣锁,仔细检查、整理每一件装备。汗水未干的笑语在晚风里飘荡,疲惫被嬉闹冲刷干净。“沐风而归”的路上,影子拉得老长,我们分享着抓握的技巧、失败的糗事,也聊着警校的纪律、未来的责任。
攀岩教会我的不仅是“向上”:
信任的重量:把生命托付给下方保护的队友,是警队“后背交给你”的雏形;
失败的韧性:无数次从岩点坠落,又咬牙重来,磨出如今面对困难的勇气;
团队的弧光:没有下方拉绳的伙伴,再强的攀登者也无法登顶——正如警徽下的集体荣光。
社团虽已成回忆,但始终感激张老师的悉心守护,更难忘每一位队友掌心相托的温度。那段迎着落日整理绳索的剪影,早已熔进骨血。它提醒我:从警之路亦是攀登,而师长引路、战友并肩、信念为锚,便是风雨中最坚实的岩点。
——21级反恐怖专业大队张杰
那些欢笑与汗水
早已在四年间筑成回忆的城堡
再见了,优秀的学子
愿你们
怀揣梦想,勇往直前
驶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!